第16个中国航海日,2020年中国航海日论坛在北外滩举行

2020-07-14 08:52:51

今天7月11日是第16个中国航海日。中国航海日也是“世界海事日”在中国的实施日,是我国涉海领域唯一由国务院批准的节日,也是目前我国涉海领域级别最高、范围最广、综合性最强的一个节庆活动。

7月11日,正在太平洋某海域执行卫星海上测控任务的远望5号、7号船,在航行途中举办系列航海科普活动,以航天人特有的方式纪念第16个中国航海日

今年航海日活动以“携手同行 维护国际物流畅通”为主题,主要包括1个主题活动——2020年中国航海日论坛,5个特色活动——发布《2020年中国航海日公告》、线上举办“2020年中国航海日暨航海科技系列活动”、船舶挂满旗和统一鸣笛1分钟、播出电视纪录片《中国灯塔》、启动“蓝色国土耕耘者”线上主题宣传活动等,此外还包含其他系列活动,如各地、各单位组织的学术交流、技术合作、知识竞赛和科普宣传等线上为主的活动,以及航海、港口等涉海博物馆在航海日期间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免费向社会开放等活动。

上海市民在地铁人民广场站展示的“航运之心”前“打卡”。王雨青 摄

吉林省地方海事人员科普航海知识。阚世儒 摄

大连海事大学帆船邀请赛。特约记者 王伟 摄

当日,中国航海日活动组织工作委员会发布了《2020年中国航海日公告》。公告指出,我国作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海运航线和服务网络遍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九成以上国际贸易货物量通过海运完成。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间以海洋为载体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合作日益紧密。我国积极参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等数十个海外港口的建设和经营,海运班轮联通指数稳居世界第一。同时,与4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48个双边和区域海运协定。

公告强调,这是属于海洋的时代,我国作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海运航线和服务网络遍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九成以上国际贸易货物量通过海运完成,海运在促进世界经贸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间以海洋为载体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合作日益紧密,涉海对话合作有序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当日,主题为“携手同行 维护国际物流畅通”的2020年中国航海日论坛在上海虹口北外滩拉开帷幕。论坛由上海市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中国航海学会、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汤志平,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立荣,国际海事组织海事大使徐祖远,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李天碧,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融,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虹口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广杰,副区长郑宏出席论坛。

论坛上,汤志平和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Kitack Lim(林基泽)先后致辞,刘小明、许立荣做了主题为《坚定信心深化合作,维护国际供应物流链稳定》和《当前物流畅通的首要节点:“知变应变”》的主旨报告。

汤志平在致辞中表示,经过25年的努力奋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资源要素集聚、功能服务完善、市场环境优化、枢纽能级提升等方面成果卓著。

上海汇聚了丰富的航运要素资源,集聚综合运力规模排名世界第一的海运集团、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全球最大的港口机械重型装备制造商,以及国际海事组织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亚太中心等国际性、国家级航运功能性机构。

上海的枢纽服务能力国际领先,上海港连续十年保持国际集装箱第一大港地位,港口连通度连续九年位居全球首位,洋山四期全自动码头是当今全球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港口,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四邮轮母港,航空旅客吞吐量名列全球第四,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全球第三。

上海的航运服务功能日趋健全,航运保险业务总量全国占比近1/4,国际市场份额名列前茅;集装箱运价指数成为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风向标;“港航大数据实验室”“中国航运数据库”应用项目相继实施;海事仲裁服务全国领先。

上海的航运营商环境日益优化,上海港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部署,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50%以上,一系列跨境贸易改革措施相继实施,国际航运业务均已对外开放,在全球率先开展船员换班工作,换班人数全球之首,做到“应换尽换”。

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显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排名世界前列。上海,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

刘小明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海运业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海运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要秉持开放合作态度,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海运服务体系,维护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海运篇章。

刘小明强调,要坚定信心、携手同行,以海运为重点领域,维护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一要建体系,提高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综合效率。加快建设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作用。二要提服务,不断改进提升海运服务品质。加快建设现代化海运船队,完善全球海运服务网络。推动传统航运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三要优环境,着力推动海运物流便利化。推进“单一窗口”功能覆盖海运和贸易全链条,优化海事监管、引航服务和通关流程。巩固提升海运数字化、无纸化应用水平,推动5G等技术应用。四要强人才,夯实海运发展的人力支撑。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船舶检验机构、科研机构和新型智库。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海运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打造一批高素质船员队伍。建立完善疫情期间船员换班保障工作机制。五要抓创新,持续推动海运安全绿色发展。加快构建安全风险分级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扎实推进海运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加强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六要促合作,推动形成国际海运疫情防控合力。推动国际海运疫情防控标准化、规范化,建立船舶正常进出港、船员换班等管理机制。

许立荣表示,后疫情时代,航运物流领域将面临六大变化:一是产业技术之变,数字化、智能化加速;二是发展路径之变,行业竞争正在从“量”向“质”转变;三是货流格局之变,区域贸易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四是经营策略之变,国际贸易区域化、供应链就近化等特征使得部署灵活的中小船型在经营组合中更为活跃;五是应对需求之变,供应链的“弹性”,即应对突发风险和中断的能力受到空前重视,全程服务加倍提速。六是经营空间之变,内贸市场再受聚焦,“新基建”投资将促进沿海运输保持快速增长。

许立荣表示,航运物流企业只有紧密合作、携手同行、把握变化、适应变化,才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

胡广杰与与会嘉宾一同发布了《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0)》,该报告显示,上海首次跻身国际航运中心排名前三强。以上海为代表的亚太地区航运中心,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势头,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加速“东移”。据介绍,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包含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从港口条件、航运服务和综合环境三个维度表征国际航运中心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指数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前10位分别为新加坡、伦敦、上海、香港、迪拜、鹿特丹、汉堡、雅典、纽约-新泽西、东京。

论坛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严新平等嘉宾进行了主题演讲,同时还进行了一场由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主持的高端对话,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局长曹德胜、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金山、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主任於世成、海丰控股董事局副主席杨现祥围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如何通过建体系、提服务、优环境、强人才、抓创新、促合作,维护物流供应链稳定,助力经济尽快复苏做了“头脑风暴”。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船东协会  技术支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56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