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散装液化品航运龙头将在主板IPO 拟发行5000万股,募资128180万元

2022-02-17 10:15:38
 来源:中国水运网 发布时间:2022-02-16

  2月14日,兴通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通海运”)发布公告称,公司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本次拟发行股数5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为25%,拟募集资金128180万元。本次询价日期2022年2月16日,申购日期为2022年2月22日。兴通海运主营业务是什么?公司持股情况及募资用途是什么?投资者需要了解的风险提示有哪些?记者进行了梳理。

  在细分市场居领先地位

  根据兴通海运官网介绍,该公司原名泉州市泉港兴通船务有限公司,于1997年12月成立,注册资本为1.5亿元,主要从事国内沿海省际散装液体化学品、成品油运输,是福建省三大航运领军企业之一。

  经过多年的积累,兴通海运已发展成为国内沿海散装液体化学品航运业的龙头企业,在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公司现有化学品船12艘、成品油船3艘,总运力达18.72万载重吨。公司运输航线通达全国沿海及长江、珠江中下游水系,形成了可辐射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等国内主要化工产业基地的运输网络体系。

  该公司主要客户为中石化、浙江石化、福建联合石化、中化、中海油、中国航油、中海壳牌、恒力石化等,承运货品种类主要有对二甲苯、液碱、甲醇、乙醇、乙二醇、纯苯、航空煤油、汽柴油等石油化工产品,凭借安全管理、综合服务、高效运营等综合竞争优势,在细分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多次荣获下游客户“安全诚信最佳物流服务商”、“优秀供应商”等称号。

  2012年至今,该公司接受BP、SHELL、PETRON、CNOOC、CDI、中石化、中化等国内外大石油公司检查达80多艘次,覆盖公司所有船舶。在安全管理业绩方面,已有8艘船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评为“安全诚信船舶”,7位船长被评为“安全诚信船长”。2018年,公司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评为“安全诚信公司”。

  经营业绩方面,该公司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92亿元、3.86亿元和5.67亿元,净利润为8681.35万元、1.23亿元和1.99亿元,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高速增长。

  从综合毛利率来看,兴通海运2018-2020年三年毛利率分别为49.47%、50.11%、51.92%,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高于同行业平均值。

  公司持股情况及募资用途解析

  记者仔细梳理了兴通海运的IPO历程:该公司于2021年5月7日正式向证监会递交首发申请;2021年8月2日进入预先披露更新阶段;2022年1月21日,证监会第十八届发审委2022年第8次会议审议兴通股份首发申请,并获通过;2022年2月10日,证监会核发兴通海运IPO批文。根据该公司2月14日发布的公告,该公司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本次询价日期2022年2月16日,申购日期为2022年2月22日。

  据招股说明书,本次发行前,公司董事长陈兴明持有公司37.68%的股份,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其龙和公司副总经理陈其德、陈其凤为陈兴明的子女,各持有公司2.80%的股份。陈兴明家族合计持有公司46.08%的股份,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兴通海运本次IPO拟募集资金128180万元,超过其2020年总资产10.55亿元,引起市场人士关注。

  根据公告,公司本次IPO募集资金大部分用于建造或置换船舶,其中12200万元和19000万元资金分别用于1艘不锈钢化学品船舶购置项目和1艘MR型成品油船舶购置项目,建造周期为5个月。28700万元用于3艘不锈钢化学品船舶购置项目,建造周期为4年。21630万元用于2艘不锈钢化学品船舶置换购置项目,建造周期为2年。

  公司还计划新建数字航运研发中心,拟使用募集资金 8200万元。其中,研发费用3324万元,占比 40.54%。据记者调查,这一费用大幅高于该公司往年的研发费用。兴通海运2018年-2020年的研发费用总金额仅302.72万元,且研发投入占各报告期当期营收比例均不超过1%。

  此外,该公司计划投入3.85亿元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但据记者调查,2018年至2020年,兴通海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正数,且公司还连续三年分红,分别为5500 万元、4776.25 万元以及6000 万元。

  六大风险需警惕

  当前,依托于石化行业的新一轮产能扩张,兴通海运所处的赛道高景气态势延续,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想象空间较大。但正如该公司公告所说明的,6个方面的风险提示仍不容忽视。

  一是行业管控风险。液货危险品水上运输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以及很强的专业性,国家对行业准入实施严格的管控政策。从事液货危险品运输业务需获得交通运输部核发的《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该证书对于行业进入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根据《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等规定,限制外国企业进入本行业。若未来监管部门放松市场准入门槛或允许外国企业进入,可能会加剧市场竞争,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下滑。

  二是运力调控政策风险。自 2011 年起,交通运输部数次发布关于国内沿海省际化学品船运力调控的政策,每年交通运输部根据市场供求状况,采取专家综合评审的方式,健康有序新增船舶运力。2018 年,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加强沿海省际散装液体危险货物船舶运输市场宏观调控的公告》(交通运输部公告 2018 年第 67 号),首次将原油船、成品油船、液化气船一并纳入管控。可见,交通运输部对于新增运力依然执行严格审批的调控政策。若未来运力监管更趋严格或短期内监管部门不再审批新增运力,可能会对该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产生重大影响,从而限制公司的战略规划与发展。若未来运力监管完全放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可能存在该公司竞争优势被削弱,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三是船舶安全运营风险。液货危险品水上运输具有极高的危险性,船舶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因碰撞、触礁、搁浅、火灾或者爆炸等引起的海难事故,也可能发生因洗舱、装卸等操作规程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在日常运营过程中,海事局等机构对安全提出了很高的监管要求,同时下游客户对水上运输服务商认证条件严格,若该公司未来出现安全方面的问题,可能面临巨额赔偿或重要客户流失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四是环境保护风险。液货危险品具有较高的污染性,若因人为或意外等原因造成船舶货物泄露,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该公司将有可能面临污染治理成本大幅增加和承担相关责任的风险。同时,公司船舶运行过程中,如果因为管理不严,发生污染物超标排放,可能面临环保处罚、新增运力评审扣分、客户丢失等风险,给公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五是新增运力获取风险。交通运输部运力评审审核严格,对参评企业的资质条件、安全运营和诚信记录等多方面均有要求。若未来公司经营资质、安全环保等方面出现问题,难以取得新增运力指标或取得的运力指标与公司业务扩张需求不匹配,可能对公司后续经营规模的扩大、业务的规划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六是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 68.91%、70.68%、71.65%,客户集中度较高。其中,公司对荣盛控股、福建联合石化、中国海油的销售占比较高,公司对上述三家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50.30%、58.50%、54.72%,若公司与上述客户的合作关系发生不利变化,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同时,未来如果主要客户因市场竞争加剧、经营不善、战略失误、受到相关部门处罚等内外原因导致其市场份额缩减,或公司在安全管理水平、质量认证体系等方面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导致主要客户转向其他船东公司,公司可能面临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全媒记者甘琛综合自中国上市公司网、信德海事、格隆汇等媒体报道)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版权所有:中国船东协会  技术支持: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56587号